学科科研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科科研 -- 正文
我院邀请山大王承略教授来校演讲
发布时间:2024-12-27        浏览:

12月26日,山东大学王承略教授受邀做客我院“东山讲坛”(第13期),带来题为《中国古典学术与<四库全书总目>》”的高端学术演讲。演讲吸引了全校人文社科各学院从事中国古典学及相关学科研究领域的教师近60人参加。王承略教授的演讲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兼具学理性和指导性,既涵盖中国古典学术研究的多个维度与面向,还详细解析了中华文化原典的重要地位及其深远影响,为在场听众带来了深刻的学术启迪。

讲座伊始,王承略教授首先提出了中国古典学术研究的三大维度: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和学理维度。在时间维度上,学术研究既要向上探源中华文明,也要进行晚清、民国学术总结;在空间维度上,既要关注本土文化的深度挖掘,也要向外拓展,关注海外汉籍研究;在学理维度上,学术研究需向本土化回归,同时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向AI等新兴领域迈进,并推动学科的交叉融合。

随后,王承略教授将演讲的重点转向了中国古典学术的主要研究对象——中华文化原典。他指出,西周礼乐文明的最大功绩在于创造了以“六经”为代表的重要文化元典。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形成了丰富的诸子文献。王承略教授特别强调了稷下学宫在战国时期学术文化中的中心地位,以及其对后世学术文化的深远影响。

王承略教授在演讲总结时指出,只有“六经”和诸子著作才能称为中国的文化原典。因此,礼乐文明与诸子时代也可以称为“原典时代”或“元典时代”,以与“轴心时代”相呼应。这一观点不仅揭示了中国古典学术的深厚底蕴,也为今后学术研究指明了方向。

此次演讲有力拓宽了中国古典学科研工作者的学术视野,激发了他们对中国古典学术研究的热情。以此次讲座为契机,我院将进一步深入挖掘中国古典学术的宝贵资源,为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撰稿:闫瑾     摄影:闫瑾     审核:王永超     责编:闫瑾)

  • 济宁市曲阜新区杏坛路1号
  • 0537-3196081

Copyright 2013-2018 济宁学院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273155     备案序号:鲁ICP备12014410